愛配資官網下載
明月鏡片(301101)8月22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4年8月21日接受119家機構調研,機構類型為QFII、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海外機構、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當前整體行業需求承壓的情況下,性價比產品有著更好的表現。公司在產品以及渠道方面是否有針對性價比消費市場的布局
答:行業情況:內卷是今年上半年各行各業都逃不過去的話題,鏡片行業今年有著雙面的分化,一方面隨著抖音店和工廠店的興起,非常低價的產品在出現;但與此同時,一些功能性產品,比如公司的1.71折射率產品、PMC超亮、近視防控等產品,仍然保持非常好的增長態勢。 公司的應對:基于上述市場情況,同時結合明月自身的優勢,明月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公司發現在低端低價市場雖然賣出去的數量不少,但利潤并沒有多少,很多企業都是賠本賺吆喝,公司上半年也看到有一些渠道,包括一些友商用非常低價的方式來搶奪市場,但有的搶到了數量沒有搶到銷售額,有的搶到了銷售額但沒有搶到利潤。因此在二季度很多同行下調價格的時候,公司經過對消費環境和行業的綜合研判,依然保持戰略定力,沒有降價,而是聯合客戶在終端開展活動推動渠道提升凈賣。在這樣的情況下,得益于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的升級,公司盈利水平還能保持相對穩定。行業價格戰是沒有底線的,對整個商業生態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公司作為國產品牌里的頭部企業,有責任去推動行業升級。因此在明月的產品結構中,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大明星產品、離焦鏡等產品上,同時未來會推出更多功能性、更高折射率的產品。 我們認為性價比并不是說賣的更便宜,如果能把更高品質的產品、更好的服務,用相對比較實惠的價格給到消費者,也是性價比的一種方式。明月不會參與到價格戰中,也不會用非常低端的產品暫時性去迎合市場需求。公司在2019年的時候就宣布永久性退出價格戰,如果想要把企業的 良性增長和利潤都維持在一個可持續的水平,需要持續的向上升級,這才是明月的最佳選擇。
問:離焦鏡行業競爭態勢如何?公司輕松控系列產品的均價表現如何
答:行業競爭情況: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不管是外資品牌還是國內品牌,有一部分企業迫于增長的壓力、或者渠道周轉的壓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價格下調,包括批發價或是零售價,甚至有部分產品因為價格的下調出現了價格倒掛的情況,進而導致渠道混亂。 行業要良性發展就不能卷到價格戰里面,公司結合渠道特點和市場環境做了相應調整,因此離焦鏡在消費承壓的背景下依舊保持了穩健增長。未來輕松控均價變化趨勢: 1)一二代產品切換:一代產品,也就是周邊離焦產品在上半年占比已經下降到10%左右,公司計劃可能在年底完成二代產品對一代產品的全面替換,從這個角度來說,平均單價可能還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2)不同折射率產品占比:第二代產品中,輕松控Pro產品覆蓋 1.56、1.60、1.67、1.71折射率,目前銷售占比最高的是1.60,其次是1.56,再然后是1.67,最后是1.71,因此在二代產品內部,受不同折射率產品的銷售情況影響,平均單價或略有下降。 3)促銷及渠道賦能:二季度行業內很多企業都在做大量的促銷,公司在二季度和三季度也推出了針對性的促銷動作,但不是用價格戰的方式,更多還是幫助渠道賦能,比如提供專家支持,引流服務,品牌推廣,銷售獎勵等方式。這部分投入對未來離焦鏡的價格影響結果應該是穩中有降。 綜合來看,未來離焦鏡平均單價預計會穩中有降,但下降的幅度非常有限。 公司現在已經推出了輕松控Pro2.0產品,相當于第二代產品的升級版,8月15號已經開始試銷,推出以后整體效果很好,反響非常不錯。2.0產品有著更好的防控效果,但和1.0是一樣的價格,因此也算是一種性價比,因為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相信未來明月的產品競爭力會進一步提升,目前行業的價格戰以及渠道的壓力都只是暫時性的,公司會堅持既定的戰略,相信未來的經營質量也會穩步提升。
問:公司醫療渠道的拓展情況如何?未來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進展
答:雖然上半年醫療渠道基數不大,但增速是所有業務最靠前的,2024年上半年醫療渠道收入增速超40%,遠超公司平均數;其中離焦鏡的占比在快速提升,甚至有的醫療渠道里主要的銷售貢獻是離焦鏡,明月的離焦鏡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權威醫療渠道接受、認可。 未來展望:隨著團隊人員增加、推廣加大,銷售節奏會進一步提升和加快。公司也吸納了行業內非常優秀、具備豐富的醫療資源和離焦鏡銷售經驗的專業人士的加入。雖然公司主要收入貢獻是零售渠道,醫療渠道還需要時間,但目前趨勢呈現的很好,尤其是輕松控Pro2.0推出之后,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渠道接納公司此類新的產品。
問:公司和徠卡的合作有什么進展?未來規劃?后續品牌升級還有什么計劃
答:今年4月公司和徠卡宣布展開全面合作,除了產品以外,還涉及市場品牌推廣、研發等各方面合作。 目前徠卡產品在全國試銷工作已經開始,德國方對品牌非常愛護,對生意推進非常細致: 1、公司推動優質店鋪先做第一批小范圍試銷,確保用戶體驗,確保市場上品牌能夠呈現出“徠卡品質”。 2、公司計劃于今年10月15號舉辦徠卡產品中國市場發布會,屆時會詳細宣布徠卡合作后續在中國的推進戰略。 目前合作推進情況:徠卡產品定價和產品定位是所有品牌里最高端的,遠超其他外資品牌,不管是產品勢能和特色,都有獨到之處。現階段徠卡所有產品全部從德國進口。 徠卡業務的推進有別于公司現在的推進方式,并且成立了專門的團隊,計劃通過單個店鋪授權,嚴格管理價格、市場秩序,完全按照奢品大牌的管理方式進行運營。公司非常珍惜和徠卡的合作,希望和徠卡一起,把在中國的鏡片業務打造出一個傳奇。 品牌升級和產品升級是公司不遺余力推進的事情,今年推出的淺底防藍光鏡片,消費反響非常不錯;輕松控Pro2.0也已經開始試銷;下個月預計將推出新一代1.74產品。目前1.74折射率的產品市場增速非常快,接下來公司會加大對1.74產品的投入和推廣力度,相信未來也會帶來一定增長。
問:輕松控Pro2.0會先推出主流折射率產品,還是會各個折射率產品一起推出
答:輕松控Pro2.0公司8月中旬推出的是1.56、1.60折射率的產品,下個月會推出1.67、1.71的產品,預計年底會推出1.74折射率的產品,但主流產品仍舊會是1.56、1.60、1.67折射率的產品。
問:消費相對承壓情況下,大概具體做了哪些調整
答:趨勢:原來的連鎖店零售渠道、乃至傳統醫療渠道都在面臨專業化的升級,圍繞視覺健康推動行業整體升級,公司制定了以助力客戶成功的策略,原來公司提出與客戶共同贏得競爭,現在消費環境變化后,助力客戶成功變得更重要,行業的升級靠一家連鎖店可能完不成,需要我們和廣大客戶通力合作,甚至付出長期努力才能完成。措施: 1、專業化提升:公司成立了專門的團隊,通過和中山眼科等專門醫療機構合作,重點幫助提升客戶的專業化水平。 2、客流轉化:公司與頭部數字媒體展開合作,比如最近和抖音合作搭建中央直播間,匯聚流量引發用戶關注后,利用我們線下營銷網絡的優勢,能夠把這些流量分發到全國各地,由當地的零售店進行流量承接。此外公司也開展了專家坐診的活動,客戶需求非常旺盛,供不應求;還有引進小黃人IP等相應品牌傳播,都是在推動更多客流到店。 3、對客戶進行分類和分級:不同客戶面臨的問題不同,解決方案也不同。公司針對不同客戶和特定產品增加各方面匹配的投入,目前剛開始做,勢頭不錯,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推進。
問:上半年費用投放偏謹慎,下半年的費用投放節奏預期如何
答:費用結構上: 1、消費環境來看下半年挑戰不小,公司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2、銷售費率下半年不會有明顯變化。Q3主要是推動業務增長,Q4相對淡季主要以專業教育、地區沙龍、教育培訓為主。 公司認為現階段拼價格,為了銷量去破壞原來建立的市場秩序是殺雞取卵的方式。我們相信外部環境遲早會好起來,因此明月會保持戰略定力,堅定退出價格戰,堅持“健渠道”、“優增長”,提升科技力,推動業務可持續高質量增長。

問:下半年原料、海外業務展望如何
答:原料下游是鏡片工廠,從鏡片工廠需求來說,有一定的下滑,因此對原料需求會產生影響。公司預計下半年原料業務處于平穩態勢,不會大起大落。2、出口:海外業務以前占比不高,公司現在嘗試把近視離焦產品推向海外,尤其東南亞地區華人聚集的地方;出海ToC業務在東南亞印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進行了初步布局。
問:智能眼鏡是否有相關布局
答:公司看法:目前meta和雷朋合作的眼鏡、蘋果的VisionPro都非常火,公司總體看好智能眼鏡未來趨勢,認為有可能對行業帶來爆發增長。另一方面智能眼鏡對用戶使用眼鏡的方式,結合手機等3C電子產品、結合AI可能有新的體驗和商業模式;2、布局情況:已經有部分品牌企業展開研發合作,目前屬于商業機密不便透露,但很明確大家對智能眼鏡的方向都很看好。未來發展方向主要有兩種:1)Meta和雷朋合作的形式:通過攝像頭與AI、音頻結合的形式,配備專門鏡片;2)虛擬全息成像的技術,未來可以進一步觀察是否會和手機綁定融合。技術的積累不是線性的,早期增長比較慢,但一旦越過臨界點增長可能會有爆發式增長。3、發展階段:公司線上平臺目前在售的sasky智能眼鏡屬于基礎產品。公司呼吁大家關注智能眼鏡的發展,但不要盲目追概念,要理性、謹慎看待,注意投資風險。業務的發展有基本的增長節奏和邏輯,不會一夜之間爆發。現在智能眼鏡還處于技術積累、產品打磨、早期市場拓展、消費者教育的階段。
問:二季度常規鏡片的量價拆分如何?離焦鏡的量價變化情況如何
答:常規鏡片:常規鏡片是指除了離焦鏡以外的所有鏡片,可以分為三大明星產品和其他產品。二季度常規產品銷售收入穩健提升,數量和去年基本持平,這意味著銷售收入是由產品結構改善、功能性高折產品占比增加推動的。 二季度發展并不容易,客觀來說外部環境承壓,而且去年4月延續到5月中旬銷售態勢非常好。基于以上兩個因素,疊加公司沒有卷價格戰,今年二季度業績穩中有升并不容易。 離焦鏡:離焦鏡來看,二季度去年基數較高,且外部環境也有挑戰。基于以上情況,今年二季度離焦鏡增長28.6%,數量和金額增長基本持平。因為目前銷售的絕大多數都是二代產品,所以銷售單價變化不大。 公司認為行業增速明顯放緩是階段性的,并不是說離焦鏡產品生命周期已經進入平穩期,主要是受外部環境和階段性價格戰影響。但部分頭部品牌也意識到低價競爭對行業長期發展不利,已經在旺季的時候開始做出調整,渠道也會不希望讓市場秩序混亂;同時離焦鏡新品還在不斷推出,各類產品防控效果都在持續提升,消費者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的需求有增無減,因此公司認為中長期來看,離焦鏡的平均增速放緩是階段性的。 公司認為,后續還是會維持相對較高的增長趨勢。尤其是現在組合式近視防控方案的推出,各類產品之間從競爭關系走向競合關系,這對整個離焦鏡行業、甚至是更大程度上的近視防控市場擴容都非常有幫助。
問:Q2來看公司表現會比行業好多少
答:Q2來看,受宏觀環境和消費者消費意愿的影響,行業多數面臨停止增長或下滑的挑戰,尤其是去年做得很好的渠道,今年二季度壓力很大。而公司仍然維持增長,實屬很不容易。2、現在出現了一種分化態勢:一方面,整個行業銷售數量不一定變少,甚至還在增長,但由于低價影響,金額上的增長在趨緩。另一方面,如前文所提,“三新”的趨勢, 新產品、新客戶、新渠道表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公司不會固步自封、死守一種打法,針對行業現狀和專業升級的趨勢,會積極做出戰術調整。雖然從下半年看外部環境仍然非常有挑戰,但公司相信隨著一些措施落地,包括輕松控Pro2.0、1.74等新產品持續推出和推廣,公司在經營質量、盈利能力的提升方面還是保持比較樂觀的判斷。
問:傳統市場消費環境承壓,作為國貨龍頭,主打走高質量路線。從份額上,外資消費降級在傳統鏡片和離焦鏡片上有什么體現?外資品牌今年整體經營情況如何
答:這里理解其實有三個份額:分別是數量、金額、利潤。通常這三者不能三全。例如,低價競爭可能拿到了數量份額,但不一定拿得到銷售額份額,尤其拿不到利潤份額。公司三個份額都在意,但更在意金額和利潤份額,公司認為長期健康發展最重要。
問:渠道上,從去年開始眼鏡行業竄貨很嚴重,鏡片行業本身渠道不太透明,公司如何判斷這樣的情況?公司如何做細致化管理
答:雖然竄貨問題很麻煩,但對公司來講不是個問題。 1、監管方面:從價值觀上來說,公司認為市場秩序是生命線,不管是竄貨、亂價、造假,都要用鐵腕打擊。公司專門成立了督查團隊全網365天24小時監控,還引入了軟件、請了外部律師和神秘調查團隊等來協助,因此竄貨管控一直做的不錯。以丹陽國際眼鏡城為例,在這個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排名靠前的眼鏡交易市場上,明月是為數不多能把渠道管控做得非常到位的企業。 2、技術手段:公司投入巨資進行了產品包裝升級、防偽升級、一片一碼等技術把控。因為公司價格和市場秩序管控得較好、優勢逐漸體現,客戶銷售公司產品的意愿會明顯提升;
調研參與機構詳情如下:愛配資官網下載
參與單位名稱參與單位類別參與人員姓名中信保誠基金基金公司--中海基金基金公司--中科沃土基金基金公司--農銀匯理基金基金公司--前海開源基金基金公司--華商基金基金公司--華泰柏瑞基金基金公司--嘉實基金基金公司--天治基金基金公司--寶盈基金基金公司--平安基金基金公司--建信養老基金公司--西部利得基金基金公司--上海證券證券公司--東吳證券證券公司--東方證券證券公司--東方證券自營證券公司--東方財富證券證券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證券公司--中信證券證券公司--中天國富證券證券公司--中郵證券證券公司--中金公司證券公司--信達證券證券公司--興業證券證券公司--華創證券證券公司--華安證券證券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證券公司--國海證券證券公司--國盛證券證券公司--國聯證券證券公司--國金證券證券公司--天風證券證券公司--太平洋證券證券公司--安信資管證券公司--平安證券證券公司--開源證券證券公司--德邦證券證券公司--招商證券證券公司--方正證券證券公司--民生證券證券公司--浙商證券證券公司--海通證券證券公司--海通證券自營證券公司--甬興證券證券公司--申萬宏源證券證券公司--西南證券證券公司--西部證券證券公司--銀河證券證券公司--長江證券證券公司--上海彤源投資陽光私募機構--上海明河投資陽光私募機構--上海景熙資產陽光私募機構--上海榜樣投資陽光私募機構--上海海岸號角私募陽光私募機構--北京泓澄投資陽光私募機構--北京金百镕投資陽光私募機構--同犇投資陽光私募機構--敦和資管陽光私募機構--珩生資管陽光私募機構--盛宇投資陽光私募機構--人壽養老保險保險公司--信泰人壽保險保險公司--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公司--太平保險資管保險公司--平安資管保險公司--BEST INVESTMENT CORPORATION(CIC Group)海外機構--BRILLIANCE-BRILLIANT PARTNERS FUND LP海外機構--Headwater Investment Fund海外機構--Quartet Fund-HK海外機構--SMC-P notes海外機構--Sumitomo Mitsui AM-Clients Funds海外機構--海通國際海外機構--Pleiad Investment Advisors LimitedQFII--中歐基金QFII--中金資管QFII--上海原澤私募其他--上海君懷投資其他--上海國際信托其他--上海開思股權投資其他--上海彌遠投資其他--上海斯諾波投資其他--上海森錦投資其他--上海理成資管其他--上海睿郡資管其他--上海砥俊資管其他--上海積深資管其他--上海貴源投資其他--上海遞歸私募其他--東方財富證券資管其他--東方資管其他--于翼資產其他--興業銀行其他--養生堂其他--北京中睿元同投資其他--北京諾昌投資其他--華寶信托其他--南京銀行其他--廈門雙泓元投資其他--啟達投資其他--安和(廣州)私募其他--巨杉(上海)資管其他--平安銀行其他--循遠資管其他--恒盈資本其他--昌都市凱豐投資其他--樸易投資其他--民生銀行其他--江哲晨資產其他--江蘇第五公理投資其他--沃勝資管其他--浙商資管其他--海南拓璞私募其他--深圳前海承勢資管其他--深圳市千榕資管其他--深圳市尚誠資管其他--甬證資管其他--謙象資本其他--路博邁基金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配資炒股門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