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配資合法網站
智洋創新8月21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024年8月20日接受13家機構調研,機構類型為保險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 投資者關系活動主要內容介紹:
問:公司2024年半年度主要業績情況?
答: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415.0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32%;在持續保持高研發投入的基礎上,報告期內主要利潤指標實現增長:營業利潤2,682.4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35%;利潤總額2,691.1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2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534.0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109.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98%。上半年公司股份支付金額1,290.02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82.55萬元,對凈利潤產生影響。 公司電力、水利、軌道交通領域業務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0.80%、55.15%、142.12%,電力保持連續穩定增長,新業務領域實現快速增長。本年度公司主營業務將仍以電力業務為主,軌道交通及水利領域業務還處于前期階段,雖增長快速但本年度預期收入占比較小。 水利領域,公司在布局山東省內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省外業務并取得標志性成果:2024年6月宜興市水利局攜手智洋創新打造的涵蓋“四全”“四制(治)”“四預”“四管”四個方面的矩陣平臺,被水利部選取為典型水庫數字化成果。山東省內業務有序推進:2024年7月公司中標無棣縣海河流域排澇能力建設項目信息化項目,中標金額2462萬元。 在軌道交通領域,報告期內,公司與國鐵集團保持密切溝通,積極推進工務段巡防領域的業務布局。目前公司產品已經在全國18個鐵路局進行試點應用,并已中標南寧、烏魯木齊、濟南、呼和浩特、西安、廣州等多個路局的項目。
問:公司研發投入及進展情況?
答: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較去年同期增長0.57%,總研發投入為4,688.12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為10.80%,研發人員數量及研發人員平均薪酬均實現增長。2024年上半年,人工智能、各業務領域終端產品技術研發均取得進展,自研了行業多模態大模型、電力視覺全量感知大模型、輸電通道空間實時感知、輸電通道隱患告警分級等算法技術,在輸電線路各類隱患識別、多源數據與多模態融合、隱患測距、綜合有效告警提升、數據治理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和進展,人工智能技術在電力、水利、軌道交通、新能源、地質災害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深化應用,各類模型在國網芯、華為Atlas等平臺上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并完成多項全新產品的研發,人工智能專利技術實現成果轉化,在產品上落地應用。
問:公司在輸電領域的業務情況及未來市場空間情況?
答:在電力領域,公司已深耕多年,2017年公司率先實現了人工智能在輸電智能運維領域的落地應用,公司的行業解決方案融合了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隨著電網智能運維分析管理系統的逐步推廣和客戶需求的不斷升級,對行業公司整體技術研發實力、行業方案適配度、服務及響應能力等要求不斷提高。截止目前,公司電力智能運維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各個電壓等級線路,從市場占有率、裝置在線率、客戶滿意度等方面均居國內領先地位。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編制的《中國電力統計年鑒-2022》,截至2021年底35kv以上的輸電線路回路長度222.74萬千米,以《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545-2010)為準,35kv以上的輸電桿塔之間的距離在300-650米之間,預計35kV以上桿塔數量約為500萬座左右,可部署可視化設備500萬套左右。我國輸電線路可視化設備已部署數量目前暫無完整統計數據,但根據2022年8月11日召開的2022年第九屆輸電技術大會公開數據,國家電網已安裝部署52萬余套可視化監測裝置。考慮南方電網、蒙西電網等其他電網公司對輸電線路可視化設備部署的情況,估計目前我國輸電線路可視化設備累計部署數量為100萬套左右。2015年輸電智能運維相關方案推出以后迅速得到電力客戶的充分認可并實現了業務的快速增長。經過多年的推廣,目前市場滲透率正逐步提升,部分先發市場逐步趨于全覆蓋,市場已進入業務平穩增長周期,從長期來看,無論從市場層面還是技術方案層面,市場競爭度逐步加強。隨著新興技術的日趨成熟、客戶需求的逐步升級及市場競爭的加劇,市場份額逐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先發技術優勢企業有望獲得市場份額的提升。
問:軌道交通領域的未來發展空間?
答:中國鐵路建設目前處于高速發展時期。2023年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45億元,同比增長7.5%;投產新線3637公里,其中高鐵2776公里。2024年1-6月,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73億元,同比增長10.6%。2022年,國鐵集團發布“智能高鐵2.0”發展規劃,體現了“體系正向設計、全專業協同、跨行業綜合、預測性分析”4個方面的代際特征,從技術體系、數據體系、標準體系等維度構建智能高鐵體系架構2.0,規劃了建造、裝備、運營等領域智能化重點攻關任務和實施路徑。2022年,國鐵集團工電部研究并明確啟動“鐵路線路巡防生產管理系統”,印發《線路巡防生產管理系統技術要求(暫行)》,要求:“增加視頻智能分析、預警功能,強化視頻大數據算法功能應用,推進沿線視頻自動巡查分析,降低人工巡查勞動強度”。根據《線路巡防生產管理系統技術要求(暫行)》的要求,鐵路沿線需部署邊緣智能分析終端,將沿線攝像機分析結果接入路局級線路巡防生產管理系統,提高智能分析效率與實時性,實現“云邊協同”技術路線,線路巡防業務領域預期市場廣闊。
問:水利領域的未來發展空間?

答:2023年全年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2238億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1996億元,創歷史最高紀錄。統計顯示,水利建設資金主要投向了4個領域: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完成投資3227億元,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665億元,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完成投資2079億元,水文基礎設施、智慧水利等其他項目完成投資1025億元。2024年1至6月,全國水利建設投資和實施項目均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0060.7億元,增幅29.2%;實施水利項目3.8萬個,比去年同期增長23%。 2023年,IDC發布的《中國智慧水利市場分析與領導者實踐,2023》顯示:目前水利行業的數字化投資占比保持在1%~2%,在相關政策和項目的推動下,未來幾年將進入信息化投資加速周期,預計2025年投資占比達到2.2%,屆時數字化投資比重上升會帶來每年超200億元規模的智慧水利市場空間。報告集成了國內智慧水利頭部技術提供商,形成智慧水利技術與解決方案提供商生態圖表,智洋創新入榜。 目前全國各地爭相落地試點項目進行探索,所涉及的無人機全自動巡航、BIM、三維模擬仿真、水利專業模型、智能識別模型等新一代技術已在水利場景下實現落地應用,改變了以往水利管理工作監管方式,切實提高了監管效率與智能化手段。隨著新產品、新技術在水利領域的不斷探索和應用,將為水利行業帶來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調研參與機構詳情如下:炒股配資合法網站
參與單位名稱參與單位類別參與人員姓名東方基金基金公司葛家南興華基金基金公司陳柳恒越基金基金公司錢臻湘財基金基金公司車廣路民生證券證券公司丁辰暉敦和資產陽光私募機構江源中意資產保險公司臧怡上海季勝投資其他俞忠華上海涌津投資其他趙梓峰上海肇萬資產其他崔磊信達澳亞基金其他李琳娜申九資產其他歐陽沁春頂天其他仇彥英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配資炒股門戶觀點